借錢新聞
念 借款利率指的是借款人為了取得資金所需支付的成本,通常以年利率(APR)表示。利率的高低,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: 風險程度、資金來源、還款期限 。風險越低、抵押越充分,利率就越低。例如,銀行房貸因為有不動產作為擔保,所以利率最低;相反地,信用卡循環因為風險高,所以利率往往突破 15% 以上。了解這些概念,有助於你判斷哪一種借款方式最適合自己的財務狀況。 利率是借款的核心成本,選擇錯誤會造成額外負擔。 常見借款方式利率比較 以下整理出最常見的借款方式,並以表格進行比較,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差異: 借款方式 平均利率 申請速度 是否需要抵押 房屋貸款 2%–3% 2–4 週 需要房產抵押 信用貸款 6%–15% 3–7 天 不需要 小額借款 8%–20% 1–3 天 通常不需要 信用卡循環 15%–...
否合法,通常可從以下幾個面向判斷: 合法登記: 有營業登記,並受金管會或相關主管機關監管。 利率合理: 不超過民法與銀行法規定的利率上限(目前為年利率 16%–20% 左右)。 資訊透明: 明確標示利率、手續費與還款規則。 隱私保護: 平台需具備 SSL 加密與資料保護政策,避免借款人資料外流。 選擇平台時,務必確認其合法性與透明度。 常見借款平台比較 平台類型 利率範圍 審核速度 安全性 適合對象 銀行 2%–8% 3–14 天 最高 有穩定收入與良好信用紀錄者 P2P 借貸平台 6%–15% 1–5 天 中等 信用分數不足但收入穩定者 合法民間融資公司 8%–20% 即日–3 天 中等 急需資金且不符銀行條件者 不同平台的利率與安全性差異明顯,需依自身需求選擇。 平台安全性檢核清單 是否...
發生遲繳,將被記錄在聯徵系統,影響未來貸款與信用卡申辦。 電話與書面催收: 銀行或融資公司會以電話、簡訊或掛號信提醒還款。 債務利息與違約金累積: 越拖延還款,利息與手續費會持續增加。 催收公司介入: 若長期未還,金融機構會將債務轉交催收公司處理。 法律訴訟與強制執行: 最終債權人可能向法院提告,進而扣押薪資、存款或財產。 借款違約將影響信用,並可能面臨法院強制執行。 催收與法律訴訟流程 階段 處理方式 可能後果 初期 電話通知、簡訊提醒 額外利息、信用受損 中期 轉交催收公司 壓力增加、持續負債累積 後期 法院訴訟、判決 薪資、存款、財產可能被查封或拍賣 未償還債務,最終可能進入法律訴訟與強制執行。 法院強制執行是什麼? 強制執行是指當債權人勝訴後,法院依法對債務人名下財產進行處分的程序。...
利率僅 2% 起」或「最低利率 3%」吸引消費者,但這只是冰山一角。真正的貸款成本必須包含「利率 + 費用 + 條件限制」。舉例來說,A 平台利率僅 5%,但每月要額外繳 500 元帳管費,若借 3 年,帳管費總額就達 18,000 元,遠高於利息差異。因此,理性的借款人不能只看利率,而應該看「總還款金額」。 低利率 ≠ 低成本,隱藏費用可能才是壓垮財務的關鍵。 常見借貸成本項目總整理 在比較借貸方案時,以下幾個費用必須納入考量,否則容易低估實際負擔: 利息: 根據借款金額與年利率計算。 帳務管理費: 部分平台每月收取,總額不可忽視。 手續費: 申請時即收取,例如開辦費、撥款手續費。 提前清償違約金: 若想提前還款,部分銀行會加收 1–3% 的違約費。 保險費用: 部分借貸方案要求綁定壽險或...
功率?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FAQ 銀行如何評估「已有房貸」的借款人? 當你名下已有房貸,銀行會特別關注以下幾個面向: 房貸餘額: 若已還超過 50%,且房屋市值高於剩餘貸款,較容易核准加貸。 信用紀錄: 若過去有遲繳紀錄,會降低核貸可能。 收入負債比: 銀行會評估「每月房貸 + 其他貸款」是否佔收入比例過高。 房屋增值: 若地段具增值潛力,銀行願意給更高額度。 銀行會依據房屋市值與債務比例,來決定是否能再借款。 二胎房貸是什麼? 二胎房貸是指在房屋已有第一順位抵押貸款的情況下,再向銀行或金融機構申請第二順位抵押貸款。換句話說,房子成為兩筆貸款的共同擔保品。 由於風險較高,二胎房貸利率通常比一胎房貸高,但比純信用貸款低,適合需要大額資金、又無法以信用貸款滿足的借款人。 房貸戶能申請信用貸款嗎...
問題 FAQ 什麼是信用不良? 信用不良指的是借款人因違反借貸契約(如逾期、違約或呆帳)而被記錄在聯徵中心,導致信用評分下降。金融機構會以這些紀錄評估申貸風險。簡單來說,只要過去有重大違約紀錄,就會被認定為「信用不良」。這樣的紀錄會直接影響貸款申請、信用卡核卡甚至手機門號申辦。 信用不良的常見原因 信用不良的成因大致分為以下幾類: 逾期未繳: 信用卡、貸款或分期付款未按時繳款。 債務協商或更生: 與銀行協商或進入法院程序,會留有紀錄。 呆帳: 銀行認定無法收回的債務。 過度負債: 信用使用率過高,即使沒有逾期,也可能被降低信用分數。 信用不良不只是逾期,債務協商與呆帳也會留下長期紀錄。 信用不良多久才能恢復? 信用不良紀錄通常會保留 5 至 7 年。以台灣聯徵中心為例,若發生逾期繳款,紀錄會...
融資公司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FAQ 銀行貸款難過件的五大原因 銀行的審核流程以「風險控管」為核心,因此相較於其他借款管道,銀行更重視借款人的「還款能力」與「信用風險」。以下是最常見的五大原因: 信用紀錄不佳: 若曾有遲繳、信用卡循環利息過高或呆帳紀錄,銀行會大幅降低過件機率。 工作與收入不穩定: 銀行偏好有固定薪資與長期任職的借款人,兼職或臨時工通常難以獲得核准。 債務比率過高: 若已有房貸、車貸或其他信用貸款,銀行會計算「總負債比率」,過高會直接拒貸。 申貸金額過大: 超出收入水準或銀行核准範圍的金額,會被視為高風險。 法規與內部政策: 銀行受金管會規範,必須遵守放款上限與內部風險管理標準。 銀行審核以「風險控管」為核心,導致許多申請人難以過件。 銀行 vs 民間借貸平台比較 借款管道 ...
合的分期方案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FAQ 分期還款的基本概念 分期還款是借款常見的方式之一,透過將本金與利息分攤到多個月,降低單月還款壓力。一般來說,分期期數從 6 期、12 期到 60 期不等,甚至部分房貸會長達 20 年。雖然分期能「看似輕鬆」,但其實分期期數越長,累積的利息也越高。例如,一筆 10 萬元的借款,12 期利率 10% 的總利息可能僅為 5,500 元,但若拉長至 36 期,利息支出可能翻倍。因此,借款人必須在「短期壓力」與「長期總成本」之間取得平衡。 分期還款能降低單月壓力,但利息總成本往往提高。 常見分期期數與差異比較 根據 2025 年金融市場調查,台灣借貸平台與銀行提供的分期期數大致如下:信用貸款常見為 12–60 期,小額借貸則多為 6–24 期。不同期數的特點如...
求 適用族群與不建議使用的情況 常見風險與合規檢查清單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 保險與股票能否成為借錢的抵押品? 在金融市場中,保險與股票都被視為 具價值的資產 ,因此在一定條件下,可以作為借錢的抵押品。但不同於房貸或車貸這種有形資產抵押, 金融資產的價值波動與流動性 會大幅影響貸款條件與可借金額。 例如,保險單的借款上限通常依照「保單的現金價值」決定;股票則依「市值 × 折扣率(通常50–70%)」計算。換言之,即使你手中股票市值百萬,實際可借金額也可能僅 50–70 萬,並需承擔市場波動風險。 保險借款重在「現金價值」,股票借款重在「市值波動」。 保單借款的條件與流程 保單借款主要針對 壽險、儲蓄險、投資型保單 ,條件如下: 需為「有效保單」且繳費達一定年限。 可借金額依保單 累積的現金價值...
平? 申請流程與時程規劃(含加速技巧) 三大常見情境對應方案 風險地雷與合規檢查清單 案例分享:3位學生如何解決資金缺口 延伸閱讀(站內精選3–5篇) 常見問題(FAQ) 學生借錢的適用情境與總覽 學生需要資金的原因,通常來自「學費與住宿費」「研究/專題成本」「海外交換或檢定費」「生活費突發支出」「筆電或手機汰換」等。相較社會人士,學生面臨的最大限制在於 收入證明薄弱、信用歷史短 ;因此, 先盤點可用的低息或補助性資金 (如學貸、校內急難救助)再評估其他管道,是風險最低的策略。 先用低利與補助型資金,再評估速度更快但成本較高的方案。 合法借款渠道全圖:校內/銀行/平台/親友 以下是學生常見且可評估的主要渠道,依「成本(利率與費用)」「速度」「資格門檻」三面向比較: 1)校內資源:急難救助金/...